以“广、高、活”三字诀讲好新时代“大思政课”
2023-09-28 10:02
来源: 川观新闻
举报

杨莉  邢硕琦  仇子华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个部门联合出台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指出:“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这也再次重申了“大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根本作用。

“大思政课”之“大”是其范围,要求在教育主体、教育方式上要有广度;“大思政课”之“思政”是其本质,要求在教育内容上要有高度;“大思政课”之“课”是其形式,要求在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上要有鲜活度。新时代讲好“大思政课”,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刻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不断开创思政课改革的新局面。

让“思政课”更有广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与传统思政课相比,“大思政课”何以为“大”?“大思政课”的“大”,不仅意味着思政课是一门传统课程,更意味着思政课是一个社会大课、一个系统工程。这就要求思政课要有更广泛的影响和更深入的教育体系,以应对现代社会和学生需求。所以,“大思政课”建设需要依托大背景、构建大格局、善用大资源、汇聚大合力、产生大效果,以实现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育人使命、共建“大思政课”的大目标。

在教育主体上,首先,“大思政”之“大”体现为思政课教师需要具备长期积淀的理论知识、高度的专业要求以及宽广的视野。他们不仅需要具备相关学科的核心理论,以便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而且还需要人生的深刻体验和丰富的案例积累,将抽象的学科理论与学生的成长和生活体验相结合,使课堂生动有趣。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通古今、观世界的广阔视野,在洞察古今之变、中西异同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文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在校学生和社会民众的民族和文化自信。其次,“大思政课”的“大”更要建立“大师资”,通过整合内、外教育资源,打造专兼结合的思政课师资队伍,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邀请榜样进课堂教学,或者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中的红色基因和发展脉搏,以增强育人实效。

“大思政”之“大”在方式上,要开展“大课堂”教学。首先,要做到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借助社会实践等多样形式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仅在课堂内进行教育,还要将思政课延伸到社会生活中,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鼓励学生通过国情调研、志愿服务、理论宣讲、援边支教、科研实践等实践形式,将所思所学转化为具体行动。既能多维度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又能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更能解决一些具体而实在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承担责任的能力,激发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有机统一起来,将“小我”融入到“大我”之中,践行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例如,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德法安澜实践团“传承”系列的一大亮点是结合学校特色,打造了以石油精神为核心的品牌活动。实践团赴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输气管理处成都输气作业区、隆昌气矿纪念馆、川中油气矿历史展览馆等地,重温石油精神,探访红色印记,深入学习和传承党的光荣历史,用行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次,“大思政课”的“大”还要建设“大平台”,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和实践基地,借助数字化技术,建立全方位的思政教学资源库,提高思政课程的品质。

让“思政课”更有高度。思政课要做到坚持思想性、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思政课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使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世界观上,一方面通过专题性系统的理论解析,帮助学生了解中外古今的思想体系和哲学理论,在培养他们的推理思考思维能力和提升学生理论分析水平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另一方面通过科普讲授与实地考察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世界的生成与演变、社会的形成与变迁,身临其境地感受世界的客观性和历史的规律性,进而自觉抵制、批判唯心主义世界观和虚无主义历史观。在人生观与价值观上,一方面通过学理性的系统讲解让学生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人民至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另一方面通过古今中外人物的典型案例讲解、分析与赏析的方式,让学生切实感受与增强“家国情怀”,尤其是中国现代化视域下的“家国情怀”,即以自己的方式助力实现全民的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建构。依此可知,思政课绝非是单纯的“知识”课、而是系统性的“育人”课,这必然要求思政课站位要高、政治要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让“思政课”更有鲜活度。思政课应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原则。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的同时,应加强对学生认知规律和行为特点的深入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确保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是高效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提升鲜活度的关键手段。“相统一”表现在,教师除了要严格把控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向外,教师还要注重方法创优,充分融合新媒体技术和教学方法手段,构建线上云课堂、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三维联动”教学方法体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学生的参与感、获得感和满意度。其一,线上课堂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和启发式教学法,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完成视频学习、测验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充分利用线上平台数据了解并解决学生的困惑和需求。其二,线下课堂可以采用情境创设下的多种教学方法融合,构建情境教学、问题链教学、案例教学、PBL翻转课堂四位一体的教学融合方法体系,打造有声有色的思政小课堂。其三,实践课堂可以推动思政实践、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相融合,构建“PBL项目驱动+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依托校园平台,推进“人人参与、项目合作式”校内实践,开展情景剧、辩论赛等实践教学特色活动品牌,提升教学的温度、力度和鲜活度。

大思政课的意义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育人才、传承文化、塑造国家未来的关键环节。新时代孕育新青年,广大思政课教师要胸怀“国之大者”,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充分结合,上好具有理论深度、价值高度、时代鲜度、生活温度、奋斗态度的新时代“大思政课”,让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平视一代”。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我司立场
发表
推荐阅读
相  关  推  荐
换一换